传统减盐面临的核心难题是:盐(氯化钠)不仅是咸味来源,还承担着增强风味、抑制苦味和改善质构等多重功能。简单地降低盐分会导致:
咸味不足:最直接的问题。
风味寡淡:食物变得“没味道"。
突出苦味和异味:原本被咸味掩盖的原料(如某些钾盐、肽类)的负面味道会显现出来。
口感变差:质构可能变得松散或粘稠。
因此,开发减盐产品不仅仅是减少氯化钠,更需要通过使用食盐替代品(如氯化钾)、风味增强剂或调整工艺来弥补上述缺陷。在这个过程中,客观、精准、高效的味觉评价是成功的关键。而传统的人工感官评价存在主观性强、易疲劳、标准化难等局限。日本INSENT电子舌恰好弥补了这些不足。
日本Insent的电子舌,其技术特点非常适合用于复杂的味觉分析:
仿生脂质膜传感器技术:其传感器表面覆盖有特殊的脂质膜,模拟人类舌头的味蕾细胞对味觉物质的响应机制,当味觉物质吸附在膜上时,会引起膜电位的改变,从而被检测到。
高灵敏度与客观性:能够检测到人类味觉阈值以下的细微差异,并提供绝对值的输出,结果不受主观情绪、身体状况或环境的影响。
无味觉疲劳:可以连续、重复地对大量样品进行检测,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。
味觉分解能力:可以將复杂的味觉信息分解为几种基本味觉强度进行量化:咸味、酸味、苦味、甜味、鲜味、涩味以及苦的回味、涩的回味、鲜的回味。
在减盐产品开发中的具体应用
日本电子舌在减盐产品的全流程中都有广泛应用,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:
1. 食盐替代品的筛选与优化
电子舌可以精确量化不同配方(如NaCl:KCl比例)的咸味强度和苦味强度。
2. 评估减盐产品的整体味觉平衡
电子舌可以绘制出减盐产品与全盐产品的完整味觉轮廓雷达图。
3. 品质控制与批次稳定性评估
对于大规模生产的减盐产品,保证每一批次的味觉一致性至关重要。
4. 竞品分析
客观比较自家减盐产品与竞品在各项味觉指标上的优劣。
实际应用案例
减盐酱油:
挑战:减盐后咸味和鲜味(来自氨基酸)同时下降,产品变得平淡。
应用:使用电子舌比较不同工艺或添加了不同鲜味增强剂的减盐酱油,找到能最大程度恢复“咸鲜协同效应"的方案,同时监控是否引入了不良苦味。
减盐汤料、方便面调料包:
挑战:成分复杂,减盐影响整体风味平衡。
应用:通过味觉轮廓分析,精确调整食盐、替代品、糖、鲜味剂的比例,确保最终产品在减盐30%的情况下,仍能保持令人满意的浓郁口感。
减盐肉制品(如火腿、香肠):
挑战:盐在肉制品中还起到提取蛋白质、改善保水性和质构的作用。减盐可能导致口感变差。
应用:虽然电子舌不直接检测质构,但它可以监控因质构改变可能间接影响的味觉释放特性(如风味的持续性和强度),并与感官评价结合,优化配方。
电子舌与人工感官评价的关系
需要强调的是,电子舌不是要取代人工感官评价,而是强大的互补工具。
电子舌:提供客观、量化、高重复性的基础味觉数据,擅长分析“是什么"和“有多少"。
人工感官:提供整体喜好度、风味复杂性、口感质地等主观、综合的评价,擅长回答“喜欢哪个"和“感觉如何"。